上一版
   
网站首页 | 电子报首页 | 版面导航 | 邵阳论坛
  往期回顾:    高级检索   出版日期: 2014-09-12
2014-09-12 第03版:百家论坛 大 |  中 |  小 

品读古扇联

作者:付秀宏 来源:邵阳日报 字数:1049
    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;扇不在大,有品则名。扇艺术,集中国书韵之妙,享华夏画魂之美。而扇之联语,则更为绝妙。
    它与文人情趣相勾连,消暑纳凉,风情万种。扇联琅琅押韵,脍炙人口;哲言俗语,变化多姿。这些对偶佳句,与扇子的风雅品格刚好相合。
    相传,唐伯虎与祝枝山常联对互娱。一年夏天,两人手持折扇来到一乡村,看到农夫引车水,祝枝山吟道:“水车车水,水随车,车停水止。”唐伯虎凝神沉思,脱口续得下联:“风扇扇风,风出扇,扇动风生。”真可谓就地取材,“水车”对“风扇”妥帖自然,颇有乡情雅韵、诗境哲意,两人不禁相视而笑。
    清代才子陈瑶少时聪颖机智,名闻遐迩。一天傍晚,几位远方客人在陈瑶家中纳凉。其中一位客人想讨教陈瑶,便以手中纨扇为题出一上联:“轻摇纨扇,清风透入人怀。”陈瑶不慌不忙,把摆放苹果的瓷盘用手拿起,让如水的月光反照其上。然后,字字珠玑答得下联:“高捧玉盘,明月飞来我手。”续句从容而得,敏思囊括优雅,众客人听后不禁赞叹不已。
    明代皇帝朱元璋擅长对联,一次见大臣陶安以书作枕,即出上联:“枕耽典籍,与许多圣贤并头。”此时,才思如电石火花碰撞的陶安,不由触景生情,在皇上手中扇动的一把— — — 画有山水扇子上大做文章。陶安捻须微笑,应声吟出:“扇写江山,有一统乾坤在手。”下联风云际会,神龙升腾,贴切自然,又颇具大气之美。身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,听后喜不自禁。
    旧时民间,常用干燥的葵叶作扇,农人最爱其“形宽厚而神仁慈”。于是有人撰联云:“干葵作扇,谁知死叶又生风;老柏为香,孰想枯枝能引火。”此联架构匠心独运,上联妙在描写干死的葵叶制成扇子之后,依然生仁慈之风,如宽厚大手给我们清凉的抚爱,这就把“死叶”写活了。下联巧在比摹,以干枯的柏枝为引香,便可生火造饭、得以饱腹,似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,写尽“奉献”心曲。纵观上下联,神语妙处,巧夺天工。
    最美丽的扇联,寥寥数字,具备一章散文诗的艺术容量。这种动人的扇联,以形象比喻占领— — — 动与静的“制高点”,虚实相合,机趣相连,彰显扇文化的博大精深。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在《快园道古》记载:江西有位提督出上联“风摆棕榈,千手佛摇折迭扇”,令诸门生对。有一门生以“霜凋荷叶,独脚鬼戴逍遥巾”对得,引得满堂喝彩。此联对仗工整,无可挑剔。联语借景发挥,语出自然,读来饶有情趣,耐人寻味。
    优雅扇联的应对,需要智慧和心性,讲求“难对之时,总得一缕轻风的机缘”。当一副精美绝伦的扇联降临世间,一定是奇思妙想驾着轻风而来了。今人品读古扇联,心灵得以洁净、追求享以满足、身心存以清凉。真妙哉!
返回本版
 
地址: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:422000
新媒体部:0739-5322649 采访部:0739-5309999 编辑部:0739-5319566
版权所有: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