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2012-02-21 第10版:悦赏悦评
| 大 | | 中 | | 小 |
|
|
擦亮丰碑启后人 |
——浅谈游宇明的《不为繁华易素心——民国文人风骨》 |
|
作者: 来源:邵阳晚报 字数:1243 |
|
|
|
《不为繁华易素心— — — 民国文人风骨》(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)是著名散文家、杂文家游宇明的历史随笔集。 和我手头上多部描写民国文人、学者的著作相比,游宇明端出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人的传记,而是民国文人、学者团队写真。 在他细腻的笔触下,蔡元培、梁启超、王国维、张伯苓、辜鸿铭、胡适、鲁迅、朱自清、梅贻琦、林语堂、钱锺书等一干大师级民国文化精英,从岁月深处昂然而来,其音容笑貌、独特个性,跃然眼前。 民国文人 、学者是一个集合概念 ,将这么多大师组成一 个“方阵”,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 ,而只能选取他们的一个或几个侧面,来统揽 于“文人风骨”之下。说到民国学人的 凛凛风骨 ,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马寅初了。 历经三个时代的马寅初是一粒名副其实的“铜豌豆”,哪怕是上世纪50年代末 因《人口论》屡遭批斗 ,他依 然“决不向专以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”。终其一生,铁骨铮铮 、正气浩然!事实上心系苍生社稷 、坚守学术良知、秉持公道正义 、淡泊功名利禄……是那一代文人 、学者的共同品质。遗憾的是 ,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,作为一个群体的民国文人 、学者湮没于意识形态的烟云迷雾之中。 掸去岁月的烟尘 ,还民国文人学者的本来面目 ,成为近年民国研究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在众多关注研究民国文人 、学者的人中 ,游宇明并非专家 ,但他有自己的优势: 一是他身处大学30年 ,有和民国学者形似的生存环境 ,很容易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 ,考量出两个时代的学者生存环境、学术品质等方面的差异,为他的“立意”提供灵感;其二,他是一个笔耕不辍、成效卓著的作家,崇尚独立之精神、自由之思想,很容易和民国文人产生遥远的“共鸣”,也能轻而易举发现他们的亮点。这一优势为他的《不为繁华易素心》“别具一格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胡适是民国学人的精神领袖,也是游宇明心中的文人学者楷模。这部著作涉及胡适的文章有《胡适先生的另类利息》《胡适的感恩》《胡适的豁达》《胡适为何会“保皇”》等多篇。游宇明没有从大处着墨来突出胡适的学术成就、思想建树乃至政治立场,而是通过多个侧面来展示其公道正派、宽容豁达、虚怀若谷、奖掖后学等高尚品质,将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胡适呈献于读者眼前。另外涉及蔡元培、梅贻琦 、陈寅恪的篇章文字也相对多些。不夸张地说 ,百年以降 ,大学校长如过江之鲫,能“踵武”蔡 、梅二位先贤者迄今阙如;陈寅恪先生则堪为百年来教授的典范 ,学问之宏深 、治学之严谨 、操守之坚贞 、心志之淡定,是“先生之风 ,山高水长”的最生动的注脚,令后辈学人高山仰止!游宇明的高明处在于不仅仅对大师级民国学人礼赞有加 ,同时也让那些名气稍逊一筹的民国学人闪亮登场。 拒绝 做“猪仔议员的邵瑞彭 ,拒绝跟风批吴晗的徐中舒 ,坚守心灵原则的报人胡石庵,代老师挨斗的刘节 、敢 于“抗上”的赵俪生等等 ,在游宇明的娓娓叙述中 ,鲜活如生 、扑面而来。 历史是一面镜子 ,可以鉴古 、察今 、照未来。当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和我们这个时代愈行愈远之际 ,打捞起那段沉没的历史,擦亮那座沾满灰尘的文化丰碑 ,立此存照”,以启后人 ,游宇明功莫大矣。 |
| 返回本版 |
|
|
|
|